党委书记马长世一行参加中国职教学会职教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委员会年会
11 月 15 日 至 17 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委员会在杭州召开 2013 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 18 个省、市、自治区的 55 家单位的 98 名代表共同参加了会议。教育部评估中心主任吴岩、学会会长李志宏等领导出席了大会。我院党委书记马长世、质管办主任裘黎滨、办公室副主任徐浪参加了会议。
本次大会分为学术报告、学术研讨、会议总结等三个阶段进行。
学术报告阶段,由教育部评估中心主任吴岩、著名职业教育专家赵志群教授和杨应崧教授等三名专家学者主讲。吴岩主任作了题为“中国特色‘五位一体’评估制度的构建与实践”的报告。他从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入手,结合国际高等教育评估最新动态,详细回顾总结了本科院校评估工作,为职业教育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赵志群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报告。他首先分析了国际国内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8 个热点问题,随后介绍了国外职业教育质量体系建设和评估的最新理论及实践。他指出,国外职业教育评估已经逐步从评估“教师教的好不好”转向评估“学生学的好不好”,重点评估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面对现实生活和终身学习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他认为,国外职业教育的评估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杨应崧教授是职业教育评估体系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他作了题为“建设多元化、全方位、制度化、常态化的职业教育评估体系”的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前两轮高职院校评估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国际职业教育评估广泛采用的多元主体、多维评价理念,提出了第三轮高职院校评估的设想。他指出第三轮评估将按照学校发展阶段进行分类评估,突出“一二三”,即抓好一个人才培养数据监测平台,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在评估中的作用;聚焦学生和专业两个评估对象,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评估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抓住三个组织主体:政府、学生和社会。整个评估过程,突出“政府把关、行业排序、学校保障、社会监督、主体得益”的原则。
学术研讨阶段,与会代表分为两组,围绕职业教育质量体系建设和评估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我院代表参加了第一组的讨论。马长世书记代表学院发言,他认为,第一轮评估的重点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第二轮评估的重点是发现高职院校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第三轮评估的重点则是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他以德国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为例,认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应首先制定质量标准,由政府牵头,行业组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制定出专业岗位人才质量标准或能力素质标准,教育部门组织职业院校根据这一标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书,再由职业院校教师制定课程标准等。他还认为这个质量标准不应是宽泛的,而是从专业入手制定的质量标准。马书记的发言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和热议,先后有6 位代表围绕制定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主题逐一进行了发言。
总结大会由研究会李亚东秘书长主持。他认为,此次大会虽然规模不大,但规格不低,邀请了最好的专家学者作报告,而且紧跟形势,贴近现实,体现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学术年会的召开,不仅为业界学术交流、科学研究、信息咨询等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对今后职业院校开展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随后,李亚东秘书长部署了研究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
会议期间,马长世书记与研究会领导、参会各方面代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进一步宣传了学院,加强了和各方面的联系。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委员会的前身是 2011 年 5 月于北京成立的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一级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二级学会)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三级学会) ” 。 2012 年,经教育部审核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正式升级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下辖的二级学会。自此,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拥有了较高层次的正式组织机构。
马长世书记与教育部评估中心吴岩主任、学会李志宏会长合影
( 办公室 )